在央视音乐频道《渴望现场》第二期的节目中,张猛的华阴老腔一亮嗓就点燃了现场。“去年春晚上唱华阴老腔的那个老爷子就是我爷爷,我是华阴老腔的第11代传人。” 95年出生的张猛是华阴老腔年轻一代的唯一传承人,虽然未能在节目中晋级,但他说此次来到节目现场就是希望通过舞台向更多的人展示华阴老腔的魅力。
“爷爷把华阴老腔当做是‘吃饭一样自然的事情”
华阴老腔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被称为“最古老的摇滚乐”。张猛的爷爷张喜民,是华阴老腔第十代传人,他的家藏老戏本可以追溯到乾隆年间。张猛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已经听着爷爷唱的华阴老腔作为胎教了。小时候因为爸妈工作很忙,张猛断奶之后,爷爷每晚去演出都带着自己的小孙子。就这么耳濡目染,到了十多岁的时候,张猛已经能唱独立的剧本了,虽然还不够成熟,但华阴老腔的种子已经埋在了他的心中。
回忆起跟着爷爷学习华阴老腔的过程,张猛说,“华阴老腔对于爷爷来说就像每天要吃饭一样”,是最自然的事情。爷爷张喜民小学只上到二年级,后来靠着自学和背,学会了许多字。每天早上,他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练声,吃完饭就看剧本。对于剧本里讲的历史和人物,他烂熟于心。干农活儿的时候爷爷也会听着老腔,听到激动的地方,就开始给小张猛讲剧本里的故事。张猛说,“小时候是听着爷爷的华阴老腔入睡,长大了是听着爷爷的华阴老腔醒来。”潜移默化中,华阴老腔在张猛心里生根发芽,很多旋律听一遍他就能唱出来,让张喜民很是惊喜,决心要把这块好苗子培养出来。
但张喜民并没有一上来就教小张猛如何唱华阴老腔,而是先教他基本的礼仪。比如,到演出团其他爷爷的家里,要等长辈们先坐下;长辈给自己倒水,要记得扶杯子等等。长大后张猛才渐渐懂得,爷爷是教自己先做人,对长辈们的敬意也是对华阴老腔的尊重,是怀着敬畏之心学习这份传统文化。爷爷得知张猛要参加《渴望现场》,还特意叮嘱他,“上节目就是唱,不能拿着你不成熟的华阴老腔招摇撞骗,作为赚钱的筹码。”
“华阴老腔给了爷爷二次青春 也让我找到了自己”
2006年,张喜民领着戏班参与话剧《白鹿原》的演出,让日渐凋零的老腔重新回到大众的视野。而听着华阴老腔长大的张猛,却因为演唱老腔,遭到了同学的嘲笑。“你爷爷唱的那是艺术,你唱得太土了,像狗叫”!看似玩笑的话,却让还在学习阶段的张猛一下子沉到了谷底。他觉得因为老腔自己脱离了群体,内心深处时常感到孤独。他说,那段时间自己都是躲着爷爷走,生怕让他唱老腔。张猛也开始追起流行,什么歌儿火就听什么。直到大一放假回家,爷爷特意叫他到屋里,语重心长地说到:“学老腔你不要有压力,就跟你平时喜欢打篮球是一样的。虽然现在有不少人来学习老腔,但都是中老年人了。年轻一代里,只有你。咱自家的戏都没人学,是有多么得不行?”爷爷的一句话问到了张猛心里,他突然明白过来自己肩上的责任。
第二天,他跟着爷爷外出演出,已经快70的老人,整个戏班加起来都超过了500岁,但是一站上台就精神抖擞,仿佛自己还是小伙儿。舞台道具有2米5高,老爷子们自己就往上爬,那股劲儿深深地戳中了张猛的心,那首《太阳圆月亮弯都在天上》一下子点燃了他的激情。奶奶在一旁也激动地说,“你爷爷一唱起来,连命都可以不要。” 那一晚,张猛久久不能入睡。“我想了一晚上,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即使得不到周围人的欣赏,我也要坚持下去。爷爷把老腔当成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而我要延续这份生命。”
带着这份使命,张猛来到了《渴望现场》的舞台,不问结果,他一心只想借着这次机会,向更多人展示华阴老腔独特的魅力,特别是希望能吸引年轻人的关注。他还说,自己毕业后将回家继续跟爷爷学习老腔,并从事老腔文化保护工作,让这份经典传承。
张猛的老腔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在传统文化中找寻自我的90后,在《渴望现场》的舞台上,还有很多像张猛一样的年轻传承者,他们带着京剧、祁剧、豫剧等来到现场,用音乐娓娓道来,传承着经典。在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新时代的新青年,看到了传统文化的新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