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听别人谈起,说起那日听到电台播放以“本真演绎”(较真实地还原作品所处时代的演奏风格)著称的库依肯演奏的巴赫小提琴协奏曲。让这位乐友有些意外的是,那乐声竟如此能扣人心弦,宛若在琴弦上翩翩起舞,截然不同于先前对于欣赏巴赫的作品需整衣危坐的感受。
想到自己身边对巴赫音乐持这般“高冷”印象者并不在少数,这既是因为对这位音乐家的创作与生活缺乏全面了解所致,也与近年来不断出现于舞台上或是唱片中的对于这些作品犹如教科书般的演奏难脱干系。
上网搜索一番,很容易发现在那屈指可数的几张巴赫肖像上,这位“音乐之父”无一例外头戴假发、抿紧嘴唇、一脸冷峻。加之长期任职教堂的经历,使巴赫耳濡目染,将虔诚的信仰与对艺术的热爱融为一体,写下大量流露出静观冥想、含蓄内向情绪的杰作。这些确实令人心生敬畏之情。
事实上,作为一个人丁兴旺的大家庭中的一家之长,巴赫虽肩负重担,却也尽享家庭生活的温暖与乐趣,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他的创作,让他的许多作品中都折射出丰富而生动的生活情趣。
在巴赫献给第二任妻子安娜·玛格达勒娜的《法国组曲》中,这份生活情趣便得以充分彰显。那时巴赫刚迎娶日后成为自己生活与工作中的贤内助的安娜不久,沉浸于新婚喜悦的他,一气呵成写下这六首亲切动人、情感细腻的组曲。虽说巴赫一生未曾跨出国门,但在创作这些作品时,他一方面扎根于德国民间音乐的土壤,另一方面也将法国、意大利、英国等地的音乐传统兼收并蓄,极富创造性地从这些外民族的音乐与舞蹈语汇中汲取创作灵感,更赋予它们丰富的情感。每当聆听这些组曲,从沉稳徐缓的阿勒芒德舞曲、轻盈活泼的库朗特舞曲,到庄重抒情的萨拉班德舞曲、精致优雅的小步舞曲或布列舞曲,最终至热情奔放的吉格舞曲,随处可闻多姿多彩的生活气息。
巴赫为小提琴和大提琴分别所作的独奏奏鸣曲和组曲,不仅成为这两件乐器各自发展历史中一座难以逾越的里程碑,且其中一些乐章同样是对他音乐中那份生活情趣的真实写照。
无论是奏鸣曲中如短篇诗歌般真挚动人的西西里舞曲、行板、广板,还是组曲中风格各异的各首舞曲,乐声皆是如此引人入胜。巴赫似乎从不愿为拘泥于所谓的形式和结构,而牺牲音乐本身的美感。
当比利时小提琴大师阿瑟·格吕米欧在演绎这些作品时,有意加快柔板、广板、萨拉班德等的速度,以此增强了音乐的流动感。面对通常被演奏得较快的急板、快板、基格等,他又作稍慢的处理,呈现出优雅的气质。对速度和节奏这般敏锐的把握,使巴赫的音乐变得有血有肉。如此富有人情味的演奏,常常吸引我连续听完全部六首作品而丝毫不觉沉闷。
显然,巴赫并非是一位以音乐说教的艺术家,他很懂得给听众以艺术的享受,而他的音乐中这生动的生活气息,想来也就是这些作品在每个时代都能焕发出属于自己的魅力与光彩的原因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