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暘Yaya
2016年4月8日至10日,第19届哈佛中国论坛在波士顿举行。随着中国音乐逐渐向着多元化和国际化发展,很多中国的音乐工作者通过不同的尝试,将中国特色的音乐元素和国际风靡的音乐形式结合,使华人音乐真正意义上走向世界。
本次哈佛论坛分论坛“亚洲之声:音乐影响力”邀请了摩登天空创始人沈黎晖、资深音乐企划人/前太合麦田CEO詹华、音乐制作人谭伊哲,分享了他们在音乐领域的经历和故事。
以下是詹华分享的内容:
在唱片业整体下滑后,唱片公司的生存状况就变得非常艰难。音乐产业一直处于低谷,唱片公司都很颓,大家都在谋求转型,有的改成了演出公司,有的做了所谓的“娱乐行销公司”,类似公关公司。做本行的收益已经无法支撑公司的发展,所以这个阶段大家都很苦恼。
但在这里我要夸一下沈总(摩登天空沈黎晖)。他也经历了非常艰难的时代,但是,他大概在2005年就把主要精力和方向转向了音乐节的经营和拓展,通过多年的努力,把草莓音乐节做成了内地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品牌,在他的唱片公司业务拓展到了更大的舞台。
很少有人能有沈总这样的耐力跟魄力,他对摩登天空这个品牌的经营是我们这个行业的范例。(沈黎晖:这是个互相吹捧的论坛,笑!)但沈总当时的日子也没有这么好过。我们是特别好的朋友,差不多一起入行,所以他有难处的时候我也知道。他特别艰难地在地下室生存,公司连员工都没有的时候,我也见过。
整个音乐行业低靡的状况持续到2012年,因为没有钱,唱片公司经营状况惨淡,于是通过各种渠道寻求舆论和政府的支持和帮助,通过诉讼和互联网公司打官司, 通过对政府对媒体的呼吁,给这些大型互联网公司施压,说不能再免费用音乐了,再这样就活不下去了,你们这些强盗流氓,诸如此类……(现场笑)。
但是,这些互联网公司恰好都在迅速扩张、成长、上市,在这个过程中,正好也需要更正面的舆论。在我的印象里,百度在2012年开始跟三大唱片公司协商(原来国际唱片公司有五大:环球、华纳、百代、索尼和EMG,后来合并成三大)。
三大垄断了全球传统唱片的发行市场。在中国内地,这三家基本上占音乐版权市场60%左右的比例。三大与百度达成彼此妥协,尝试让百度使用曲库,并开始向唱片公司付钱。
在百度之后,很多大的互联网公司,比如腾讯,开始跟唱片公司达成版权合作。这是一个开始,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内地无论是政府的政策方向,还是舆论,各个方面都开始通过扶持来挽救中国的音乐产业,从版权保护着手。
所有迹象表明,版权保护要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到了现在,通过几轮的厮杀,几家大互联网公司开始圈地,希望能拿到最大的市场份额。所以通过独家授权的方式,互联网开始跟版权方合作,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版权大战。
版权大战经历了两三年时间,基本上形成了现在的三大阵营。QQ音乐,它们是最大的独家版权代理方;阿里巴巴的虾米音乐和天天动听,现在成为阿里音乐集团,它们也在版权大战中抢了一部分资源;还有海洋,并购了酷我和酷狗两个移动客户端,形成了第三大阵营。
这三家差不多占领了华语音乐市场70%-80%音乐版权。独家授权的策略形成之后,国家近年又出台了新的政策,责令所有非授权的音乐作品从互联网下架。以前很多小网站会免费使用音乐,这样的小网站无力负担这么大的版权支出,再加上这三家独家版权拥有方会进行法律诉讼的打击,这些小网站慢慢就停止了相关的业务。到现在基本上就形成了三家的格局。
这三家已经开始做一些收费的尝试。比如一些新专辑的收费下载,一些VIP会员的收费。这个格局预示着整个行业都在努力往全面收费的方向走。
中国的互联网用户有5亿以上的音乐用户,如果进入收费阶段,这些用户将是一门非常庞大的生意。所以,各种资本已经敏锐地嗅到了巨大的利润,很多热钱开始关注 音乐产业。各家都在准备版权的全面收费,但是具体什么时候能够到来还说不准,因为很多事情还没有解决,这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
另外,音乐现场部分这几年也成长得很快。随着内地经济的发展,年轻人的消费习惯也慢慢养成,去现场看演出的需求越来越大,包括沈总的音乐节也在近些年发展很快,在中国的音乐节已经变成年轻人消费的一种方式。
还有很多大型演唱会,还有Livehouse和剧院的演出,也是每年在逐渐增长。尤其是在习大大上台之后,对于原来那种所谓的“公款追星”,比如大家知道原来的“同一首歌”这种由政府和国企买单的演出方式,已经被遏制住了。
现在演出市场已经倾向市场化和商业化运营,只有真正买票的演唱会才可以生存,现在的演出市场也在往更规范的方向走。
整体来讲,整个音乐产业还是一个有希望的朝阳产业。电影在中国已经非常热了,现在大家觉得下一个(热点)就是音乐,很多资本已经开始关注到这个方面。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热点,比如偶像经济,大家都知道,亚洲跟欧美不一样,亚洲是偶像培养体系。这在日本和韩国都非常成功,尤其韩国培养的偶像艺人,在中国的影响力非常大,赚很多钱,所以现在的很多热点也在这上面。
诸如此类的音乐产业状况,我觉得在这20年里面变化非常大。从实体到互联网,从互联网到现在慢慢走到了这一步。我个人认为,未来的音乐产业,等到渠道大战结束,各方面都安置妥帖了之后,内容会变得非常重要,也就是迎来内容为王的时代。
接下来大家要拼的就是更好的内容,更专业的制作与操作。在互联网时代,除了选秀成为培养新人的主要舞台,互联网也成了很多草根艺人成长的平台。很多独立音乐人都是自己创作,自己制作,在互联网上发表作品,甚至自己做演出,跟粉丝透过互联网来交流,整个趋势已经非常明显了。
选秀和互联网草根是内地新人出道的主要平台。在这种蓬勃的形势下,对于专业的人才,包括管理人才、制作人才、幕后幕前的人才,未来在中国会有非常大的需求。未来有很多在国外学成回国的人,从技术上、理念上,会慢慢改变整个中国的音乐行业。
我个人希望,也坚信,中国未来的音乐产业会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产业。因为把版权保护好了,各方面的条件好了,所有的收益应该是完全不在电影之下的。
有一个数据统计,中国音乐产业真正的产值应该在每年3000亿人民币,但是现在,内容方能收到的还非常少,但我觉得这个比例会越来越高。
在欧美,整个产业的40%-50%会回到内容方手里,但在中国,目前只有1%-2%。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空间,一旦这个比例随着政策和法律等各方面条件的成熟,中国音乐产业会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产业。我会一直目睹这个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