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文静
2015年10月,第四届德国欧米勒(青岛)国际钢琴公开赛总决赛期间,系列活动精彩不断,香港著名钢琴演奏家黄懿伦教授连续举办了几场精彩的钢琴大师班活动!乐度记者独家采访了黄懿伦教授!
黄懿伦,香港演艺学院教授,驻院艺术家,著名钢琴教育家。现为香港钢琴教师协会主席及施坦威钢琴艺术家。她在香港演艺学院任驻院艺术家及键盘系高级讲师,并任深圳艺术学院客席教授,天津音乐学院名誉教授,第四届德国欧米勒(青岛)国际钢琴公开赛评委。
音乐需要用心去感受
目前,钢琴教育越来越普及,学琴的孩子越来越多,不管是老师,家长还是琴童自己,对弹奏技巧方面都比较看重,反而忽略了学琴的基本——多听,多感受。
“在这次大师班的整个教学中能够发现,这些孩子的水平都很不错,不管是弹奏技巧还是手指灵活性,他们都掌握的很好,也很认真听讲。”当问到此次大师班学生的水平时,黄教授亲切地说道。“但是,我觉得大部分孩子还是没有真正的用心去感受,没有用耳朵去听,创造力不够,所以音乐的内涵没有全部表现出来。”
音乐是声音的世界,用耳朵感受音乐,才能理解音乐真正的内涵。
耳朵开发应从小开始
很多学琴学生都会犯机械弹奏的错误,注重了弹奏上的技巧,忽略了用耳朵“听”的重要性。孩子在刚开始学琴时不应过分强调弹琴上的技巧,对孩子耳朵的开发才是首要的工作。
孩子从小就应该多听各种声音,多跟音乐交流,这样能尽早让孩子进入到耳朵的开发,通过耳朵听声音,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
黄教授强调,“在学琴的过程中,每位老师都有他们不同的启发和教育方法,让我知道音乐原来有这么多的表现方式与姿态,让我听到了很多种不同的声音。所以孩子从小就应该多听各种不同的声音。孩子从小就要开始训练用耳朵听,想想这首曲应该用什么声音来表达。声音是耳朵听的,越早训练越好,而不是等到孩子学会弹奏时才训练。“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教育要从“聆听”开始。
港陆两地钢琴学生的差异性
在香港,大师班钢琴教育模式比较普遍,由于往来于香港的国际级大师多,让香港的学琴学生得到了更多的与大师面对面学习的机会,所以学生对于音乐的内涵感受会比较深。
黄教授积极从事音乐教学工作,并栽培了不少国际比赛得奖者。经常往返于香港与大陆各地,不仅经常在英美举办钢琴大师班,对两地的学琴孩子在弹钢琴上的感触很多。
当问到两地孩子学琴的差异性时,黄懿伦教授严肃地说到:“香港和大陆的学生都很努力。主要区别在于大陆的学生在弹琴技巧上比较成熟一点,香港的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和想象力好一点。”
在大师班过程中,黄教授经常问自己的学生“你知道自己弹的是什么?”多数学生的回答都是含糊其辞,“大概是父母的问题,父母替孩子做的太多了,久而久之,孩子自己就不肯主动思考,创造力就得不到培养了,这种被动灌输式的学习就失去了自主发展的可能性。”黄教授无奈的说道。大多数学生不了解曲子的音乐风格,不了解他们在乐曲中想要表达的感情,所以他们并不明白自己在弹什么,更是无法理解到音乐的内涵。而香港的孩子思想上是比较独立的,自己听,自己动脑,对音乐的感受感知能力就比大陆学生强一点。
弹琴不只是手指在弹琴,弹琴是有文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