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度输入“音乐节”,你会发现中国每个角落似乎都有音乐节的身影,一场接一场。近年来,音乐节呈井喷式增长,遍地开花。在中国,音乐节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字眼,看音乐节演出就像是看演唱会般平常。
但是遍地开花的音乐节,可是它们都赚钱吗?
熟悉音乐节或者举办过音乐节的人或许知道,音乐节的成本水涨船高。据实地调查,小型音乐节(1万人以下)成本大概是在200万/天,一般的音乐节都是举办3-4天,成本也就要600-800万。而大型音乐节成本则需500万/天,一场音乐节就要上千万。
音乐节支出主要是包括艺人演出费用,其中还要包艺人车费、吃住。这费用占用了音乐节成本的60%。行业评论人王毅说:近年,音乐类综艺节目受到观众的喜爱,一些艺人参加了音乐节综艺节目受关注后,马上身价倍增,这也给音乐节主办方带来很大的压力。其次,还包括了演出场地的租金、舞台灯光设备及布场、现场工作人员等等。这些支出都造成了音乐节盈利难的原因。
音乐节成本太高,如果一场音乐节没有吸引到足够的观众,宣传力度不够的话,音乐节主办方就会血本无归。业内人士表示:我们所熟知的草莓音乐节、迷笛音乐节一开始都是亏本的,迷笛音乐节甚至是亏本了七年之后才盈利的。举办13届迷笛音乐节的工作人员张帆也表示,举办户外音乐节举办要有10—20年的耐心来树立品牌,不能像礼花一样炫烂完就消失了。目前,国内音乐节大概只有20%才是盈利,大部分处于亏损状态。
演出门票一般是无法挽回成本的,一场音乐节几百万至几千万,一个观众门票几十至上百,靠观众门票是不可能盈利的。所以更多的主办方把精力放在了音乐节的广告赞助、直播版权以及推广音乐节的衍生产品。如:2016年北京草莓音乐节在网络直播,单单窦靖童的演出就被点击了68.37万次,这个数字是草莓音乐节现场观众的17倍。
那为什么音乐节容易亏损,还是那么多人前赴后继地去做呢?
国内音乐节的环境是不太成熟,但是它发展潜力大,可能需要漫长的时间才能看到巨大的收益,所以要有足够的耐心。不少演出界的资深人士也表示会继续投入音乐节浪潮中。
作者:胡映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