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温仙
这位刚刚在广州大剧院结束演出的钢琴家说:“我不知道哪一位钢琴家是有轻松快乐的童年的。”
作为人们眼中的完美先生,风度翩翩的音乐才子,他并不忌讳直言学琴的童年。他是赵胤胤,被纽约《乐坛评论》称为"一位非凡卓绝的属于二十一世纪的青年钢琴家"。
赵胤胤笑着说自己属于从小被父母混合双打打大的孩子。出身于职业音乐家庭的他从小跟母亲学琴,每天六节课的压力远远超过了一个礼拜一次课的其他琴童。他觉得学习钢琴是一个非常孤独的过程,永远要面对所有的问题。但人都是会成长的,当他真正有机会站到更广阔的舞台上,把想要表达的东西通过音乐传递给观众时,他非常快乐。
为结合赵胤胤大师教育经历,剖析当下国内音乐教育的问题,解答琴童家长的疑惑。乐度音乐网对赵胤胤大师做了深入的专访。
Musicdu乐度记者:看过往的采访,小时候为反抗练琴还把灯笼塞到钢琴里,但您现在却是钢琴家。改变的转折点在哪?
赵胤胤:我觉得是高中到上大学之前,因为那时我已经出国。我们那个年代出国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改变你对钢琴学习的态度。在国内,我们就是每天关在琴房里,一天练12个小时。但是当你进入到西方教育系统的时候,你会发现,老师是踢着你出去,比如说看音乐会,看歌剧、画展,你还会发现,这是一个非常全面的音乐修养的组合。而不是一个很苦逼的体力活。当你可以把自己融入到这种艺术造诣里面去的时候,你自然是快乐的。
Musicdu乐度记者:有人说,现在国内钢琴教育就是“练琴-考级-比赛-获奖-成名-走上更大的舞台”。您觉得国外的教育与国内的教育最大的区别在哪?
赵胤胤:你刚刚说的几个不同的阶段,练琴、考级、比赛,很多人就在这里断掉了,没获奖。获奖的少之又少。考级通过的基本都还OK。我们知道中国有上千万的琴童,同一个梦想,在学钢琴的琴童中来说是不现实的。钢琴或音乐,它给人最大的价值是让人懂得如何欣赏音乐之美。而不是站在舞台上去创造音乐。这个我觉得应该是大部分的家长和孩子意识到的。我也是父亲,作为一个父亲,如果能给孩子一份礼物是他今后能欣赏或懂得欣赏音乐之美,这个是无价的。至于他考不考级,比不比赛,至于他能不能出国深造,甚至是从事这个行业,对我来讲,我不会强求。大部分的家长开始的时候都是这么想的,想着想着就变了。为什么考级,隔壁老王家的孩子考级了,那我也要考一个,隔壁老李家的孩子参加比赛了,那我也去参加比赛。我跟他们说,不要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给孩子一个机会去欣赏音乐就挺好了。
Musicdu乐度记者:看过您很有意思的一个观点,说钢琴神童“神”是因为童,这算不算是否定了学钢琴的天赋的重要性?
赵胤胤:我觉得任何人不单是我自己,都没有资格去否定一些什么,因为总有例外。我之前说钢琴神童之所以“神”是因为童,是我自己的一个案例。我7岁的时候在广州参加当时唯一的钢琴比赛,叫珠江奖。我连续拿了5年。然后大家都说神童,神童。但现在回去看当时弹的曲子,我觉得没什么值得一提,可能就是很小的时候学会了技术比较难的曲子。当你真正成为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你会发现,天分非常重要,天分是不能被否定的。但是你没有通过努力去掌握应该掌握的技巧,是没有资格去发挥天分的。你能想象一个完全没有技术的人,只有天分吗?那不就乱来了吗?那是很可怕的。我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人对汽车有非常大的天分,有很多想法,他不会做汽车,但他做了个汽车,你敢开吗?
天分之后,其实真正的一个钢琴演奏家,还需要那么一点点运气。这个是不能被忽略的。很多人说,我很有天分,我很努力,那我就应该成功。我不这么认为。
Musicdu乐度记者:那您觉得您的运气怎么样?
赵胤胤:我觉得我的运气特别好,总是在对的时间去了对的地方,认识了对的导师。
Musicdu乐度记者:当下快乐学琴的理念很流行,“智能钢琴”音乐教室和互联网音乐教育也逐渐普及,您如何看待这种趋势?
赵胤胤:这是一个好现象,因为未来的孩子们已经离不开网络。他们的学习,他们的成长是与网络的所有一切息息相关的。现在的小孩几乎是小学一年级就开始掌握一些电脑技术。我是在大二的时候才学会收发邮件的,好吗?对着一台486。首先这是一个途径,你是不能去规避它的。其次,我也不觉得钢琴的学习就只能苦。哈哈,没有任何的乐趣。毕竟99.9%的学钢琴的孩子们,以后所能真正拥有的就是欣赏好音乐的能力,而不是一定要考进音乐学院。那么当他通过一些快乐的方式养成了学习音乐的习惯,我相信,如果他真的有兴趣他再去深造也来得及。所以我自己其实是非常支持快乐教学,包括网络教学的一些学习方式,我觉得这是未来的一个大趋势。
Musicdu乐度记者:现在的钢琴教教育似乎有很多种类:古典钢琴、爵士钢琴,和上面提到的智能钢琴集体课室,网络钢培训等。琴童父母都在为孩子学琴寻找良方,您对此有什么建议?
赵胤胤:我一直在说一个概念。我们只是把莫扎特当年写的流行歌曲起了个名字叫歌剧。我们从事的所谓古典音乐其实有误区。不是古典才有价值,而是经典才有价值。为什么莫扎特那个年代只记得莫扎特和海顿?其他都被忘记了。你要知道,在莫扎特那个时代,有成千上万个作曲家。我们现当代也有很多作曲家。比如说我的好朋友谭盾的作品,我相信过一百年,他的作品也可能变成经典的。但你不能说他是当代的,他写的是电影音乐,他的音乐就没价值。
音乐不应该被分成什么是现代的,什么是爵士,什么是古典,什么事流行歌。现在在欧美国家,你听烈农的作品,那么欧美人会认为你很classic,因为你不在听Linkin Park,你在听甲壳虫,你在听披头士,所以他们会认为你很classic.不应该去把音乐冠以你是古典就会高山白雪,你是爵士的就特别适合小酒馆,你是流行的那就都是口水歌,广场舞。针对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年龄阶段,人们对音乐这种精神食粮会有不同要求,你逼一个12岁的孩子爱上莫扎特,有点难呢。我见的太多人差不多到了四五十岁,对生活、生命有了一些沉淀之后,他才会很主动地转到所谓的classical music,开始听贝多芬,开始听马勒。所以我觉得音乐是个好东西,不要给他们加上标签,找到自己的喜好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