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2017年6月18日),我国合唱艺术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严良堃先生仙逝,享年94岁。严良堃,1923年生于湖北武昌,著名指挥家。他是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前为中央乐团合唱团)创办人之一,任中央乐团合唱指挥、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合唱指挥学会理事长。
严良堃的第一个指挥老师就是《黄河大合唱》的作曲者冼星海。
1938年,严良堃参加抗敌演剧九队,后调至孩子剧团。跟从冼星海学指挥,并自学乐理、和声。1940年,他首次指挥了“孩子剧团”,公演了《黄河大合唱》。他曾被誉为《黄河大合唱》最权威的演绎者。
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笑称自己是《黄河大合唱》“专业户”,“我的老师冼星海用6天时间创作出了《黄河大合唱》的最初版本。我从17岁开始指挥《黃河大合唱》,至今已指挥了上千场。”
1985年,62岁的严良堃执棒中央乐团&中央乐团合唱队出演的《黄河大合唱》,由歌唱家王秀芬、杨洪基等担纲领唱。该版本堪称经典,至今广为流传!
严良堃在他撰写的我与《黄河大合唱》一文中谈到他最初跟冼星海学习指挥时冼星海说过的一句话:“上台不要卖弄,不要表现音乐之外的东西”。并说:“我是这样做的,我现在教学生也是这样要求的”。
严良堃认真地实践了冼星海的真传。他从不有意表现自我和音乐内容之外的东西,无论观看他的排练还是演出,总能感到他对音乐的全神贯注和对声音的精工雕琢。
2015年,88岁高龄的郭淑珍先生与92岁高龄的严良堃先生合作了一首《黄河怨》,这两位年龄加起来将近200岁的艺术家,在40年之后再度合作,在场的观众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激动不已、无不动容。
严良堃先生对所指挥的音乐(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有独到的解释,并用心地将自己对音乐原作的研究和认识与作为指挥家对作品的进一步拓展(即:二度创造)严密地结合在一起,用风格特异的肢体语言和得体的指挥姿态准确、清晰地陈述乐思。从而,使得他的指挥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充满美感和热情,体现着伟大指挥家特有的艺术功力和高雅的艺术气质,让观众随着他双手的挥舞激动和兴奋,将观众很快带入美好的音乐世界并让他们陶醉。显然,他在指挥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方面的探索和实践是成功且成效显著的。
透过严良堃的指挥,我们可以获得一个明确的启示:真诚的表现音乐及其音乐所承载的思想和精神是指挥产生无穷魅力的不竭源泉。严良堃那无法不让人注意和陶醉的指挥动态恰恰源自与他指挥时对音乐的忘我专注和投入,在全身心塑造美好音乐音响的过程中也同时塑造了自己。这大概就是严良堃不仅指挥的音乐给人印象深刻、其指挥风采也往往使人着迷、记忆久长。
用生命礼赞黄河!一代指挥家严良堃,一路走好,让荡气回肠的《黄河大合唱》伴随着您,仙居天堂!
延展阅读:
《黄河大合唱》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1939年创作首映。这是一部展现民族精神的气势恢弘的音乐巨作,是一部影响深远的国家史诗,它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黄河大合唱》以其鲜明独特的个性,气势恢宏的音乐规模,催人奋进的强烈号召力和凝重深刻的哲学气息征服了世界,它以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传唱至今。
1939年,冼星海在延安创作条件非常之艰苦,当时只有几把小提琴,剩下的就是二胡、三弦、笛子、吉他、口琴之类的乐器,要组成一个真正的管弦乐队是不可能的。而且当时大多数人都不能识五线谱,所以就用简谱记谱。1975年,严良堃等人根据冼星海的创作版本重新配器,此版本前面采用1939年的原稿,同时将1975年纪念聂耳逝世四十周年、冼星海逝世三十周年音乐会上中央乐团演出谱中的一、四、六、八乐章收在这里。这个版本的《黄河大合唱》大家都耳熟能详,其影响最大,传播最广。可以说,《黄河大合唱》后来得以完善丰富并得到广泛传播,严良堃和中央乐团的贡献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