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叶小纲,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上海交响乐团驻团作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原副主席、创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理事及美国作词作曲家协会(ASCAP)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评审委员、文化部职称委员会考评委员和文化部侨联副秘书长,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获得者,北京市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委员。
2013年9月的一天下午,纽约林肯中心的艾佛利·费舍尔大音乐厅内座无虚席,《中国故事——叶小纲与底特律交响乐团》音乐会在此举行,这是美国主流交响乐团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专门为一位中国作曲家举办的专场音乐会。叶小纲的3首曲目从追索人类精神家园、当代中国农村生活画卷以及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的题材出发,让中国诗词、中国音乐和中国故事共同乘上音乐的翅膀,在异国他乡旅行……和叶小纲的交谈于我来说也像是聆听他的音乐会,我仿佛在他的音乐世界里完成了一次特别的旅行。
采访叶小纲之前我曾担心过,对音乐了解仅限于简谱的我能否顺利融入一位知名作曲家的思维方式,问出有内涵的问题。春日的午后,中央音乐学院安静地沐浴在阳光下,叶小纲的话匣子轻松地从他创立的微信公众号开启了。“我自认为是个很有正能量的人,创办微信公众号,一方面是想把正能量传递给更多的人,另一方面,作为一名音乐艺术家,我希望将自己的艺术理念以及我怎样从事音乐的方式、方法分享给更多的人,同时我也想通过微信这个平台,和大家多沟通,听听大家的意见建议。”叶小纲说道。采访前我关注了他的微信公众号,上面的文章多是他举办音乐会、游历各国期间对人生、对音乐的感悟。其中有句话触动了我—— “独坐舞台中央,灯光照亮自己内心”,我仿佛看到了聚光灯下叶小纲用音乐向听众所传达出的内心世界。“音乐来自心声。毋庸置言,真正的艺术家内心其实很孤独,他与世界的对话等量不对等。只有内心强大,对自己有极高要求的人,才会冒出如此文字。照亮自己内心的,是对事物的判断和决断能力,是对灵魂深处的深度开掘,是对宇宙无穷尽甚至天真烂漫的好奇心,是对美锲而不舍的求索与追求,是解放灵魂的需要。”叶小纲说。
用心聆听当地
我问叶小纲走过世界上多少个国家和城市,他谦虚地回答:“我喜欢行走,喜欢到各种各样的地方去。因为没有时间,我还有很多国家还没去过。印度和埃及是我非常想去的地方。”和专业有关,叶小纲到各地出差时会不由自主地关注当地的音乐以及艺术氛围。“我第一次出国是去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去参加当地举办的亚洲作曲家大会和亚太艺术节。当时感觉很兴奋,地处南半球的这两个国家阳光灿烂,看到了与中国完全不同的风景。当时觉得外面的艺术氛围还是相对宽松的。后来再出国基本都是工作原因,去国外作曲、参加艺术节或者国外的演出。我在美国的时间比较长,随着当时中国的出国潮,我也来到了美国,在美国这七八年的时间里,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美国大学里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叶小纲说道,“在艺术方面,不同的城市给我的印象各不相同。在纽约这座世界文化大都会,我会觉得特别有创作冲动,这是座令人奋发的城市,是个鼓舞人焕发极大事业心的地方。而德国柏林,是古典和现代音乐最多样化与最经典的音乐‘圣城’,在那里,你会对人类的伟大精神和创造能力产生无与伦比的敬意。而英国在音乐剧这方面很有优势,他们的艺术类型非常丰富,有歌剧、戏剧,也有各种各样创新的艺术团体。当然各种音乐形式,归根结底,都是以创造力的旺盛与否来决定它是否能够生存下来,其实这些是值得我们当今社会借鉴的。当今社会,人们习惯照搬照抄,看艺术形式与传统有多少联系来判断你的水平高低,而在国外,恰恰相反,那边是看你有多少创造力,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旅行带来的创作灵感
叶小纲去过不少国家,但出国的经历大多是以出差的形式,他坦言,带着家人的闲暇旅行对他来说简直是个梦想。虽然每次到访一个地方总是十分匆忙,但他也从不放过吸收当地灵感的机会。“我曾到尼泊尔去采风,在高耸入云的喜马拉雅山畔飞行。天空灵气氤氲地弥漫着皓明之光,人类精神价值刹那间高扬起来。似乎有盏永不泯灭的金灯,照耀着亘古以来就矜持安详而神迹遍布的尼泊尔大地。在罗马,我深刻地感受到余秋雨的一句话‘世上有很多美好的词语,可以分配给欧洲各个城市,例如精致浑朴、繁丽、畅达……只有一个词,留给那座唯一的城市。这个词叫伟大,这座城市叫罗马’,低头一看,这里是两千年历史,那里是三千年历史,维苏威火山就在不远,这一切都能引起知识的联想,思维上的思辨。”叶小纲说,“我不会为了寻找所谓灵感出国,但给我灵感的地方数不清。亚洲各国的美妙存于记忆:日本的静默与肃然、印尼美轮美奂的加美兰音乐、泰国端然典丽的佛塔、韩国工细如神的庭院、清香古远的缅甸寺庙,都会引起我的极大兴趣。我有组作品是亚热带南方植物系列,很多是遥想中的绚丽植物,花朵凛然悬开于苍翠烂漫的绿叶中,绽放之姿极美。我创造的音乐展示了雨润烟浓中的悱恻心境。这些都与东方文化有关。”
与乐手打交道的趣事
在我印象当中,艺术家的内心都是孤独的,他们喜欢安静的环境,喜欢独处,叶小纲告诉我他也是个喜欢独处的人,出访他国时,相对于和当地人交流,他更喜欢去观察。当然,他与当地交流的方式一般是艺术交流。叶小纲向我讲述了他在不同国家有趣的录音经历:“在洛杉矶好莱坞录音,给我感觉像一场争分夺秒的战争,因为那里每分钟都是钱。那里的音乐工业分工很细,像座工种齐全的音乐工厂,连总分谱都是工业化处理的,非常专业,但无钱莫进来。这点英国比美国更有人情味,录音的质量也不比美国差。去英国录音似乎作品水准是乐手更看重的地方,如果乐手喜欢了,音乐家似乎更愿意和你探讨一些艺术问题。如果去东欧情况就又不同了,东欧经济情况差,乐手们很敬业,他们会抓紧录完,好去接下一个活,尽管他们的演奏质量也很好,但乐手们要冷漠一些,好像他们只因为钱才会和你打交道似的。当然,这也许有语言沟通不便的原因。但总的来说,效率最高的还是美国,分工之细令人叹为观止,工作起来一句废话都没有,这是美国电影工业规模化和行业内竞争的历史造就的。”
做音乐,坚持自己的态度
说到大家都在谈论的新媒体,我也很好奇作为一名音乐家,叶小纲是怎样看待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总的来说,现在我们每天接收的信息大多是碎片化的,当然,碎片有碎片的好处,看你怎样去利用它。如果我看到一篇好文章,我会考虑把好的字句摘抄下来,日积月累,我会形成自己的一些看法。对于社会创造来说,如果你要符合这个社会、时代的需要,你才是被时代需要的作曲家。当今社会,大众需要什么?艺术家们都在探索。现在艺术层出不穷,有这样走的,有那样走的,但不论以什么方式、什么姿态,最终都会由历史来决定哪些会被淘汰。我们音乐人也是这样,一方面要为大众做东西,一方面也要为这个时代留下东西。所以,我认为,在这样一个喧嚣的社会环境中,能沉下来,正确认识自己、正确看待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是最重要的,明星有明星的方式,叶小纲也有自己的方式,那就是把音乐深沉地做下去。人类在进步,尽管我们没有了贝多芬、没有了毕加索,但我们这个时代有这个时代的表现方式。如果当今社会,我们要创作文化的高峰,自律是很重要的,否则很快就会灭亡掉。所以我还是想搞创作,这才是我真正想要做的。”叶小纲说。
采访最后,叶小纲诚挚地向我发出了邀请:“欢迎来看我的下一场音乐会。”与这位音乐家近一个小时的交谈后,我不能说,对音乐有了多深刻的了解,但通过谈话,我真正走进了他的内心世界,走进了他的音乐世界,我一定要去听听那场音乐会,也期待着聆听到他用音乐所传递出的艺术情怀。
作者:石悦
关于作者:
旅游媒体工作者、酒店版记者、目的地专题编辑、人物访谈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