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着“标志性”的白发白胡须,憨厚的身子却能活动自如,他总是坐着音乐的“雪橇”,把自己的作品装进“圣诞袜”跑到世界各地爱乐者的“烟囱里”。
他是古典音乐界的“圣诞老人”,他是芬兰指挥家、作曲家、小提琴、钢琴家——列夫·赛格斯坦。
速度超越海顿贝多芬的作曲家
要问谁是当今世界上最多产的交响曲作曲家?你可能会想到海顿,他创作了一百多部交响曲,你也可能会想到莫扎特,人们抄谱的速度都赶不上他写谱的速度。但你都错了,因为这位作曲家活在当下,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创造出让你意想不到的作品,他就是芬兰作曲家,指挥家列夫·赛格斯坦(Leif Segerstam)。迄今为止,他已经写了309部首交响曲了,打破了作曲界的“吉尼斯”记录,而他仍然在不停继续着这项“工程”。在赛格斯坦的计划中,每年20部交响乐是小菜一碟。
赛格斯坦大多数的交响曲其实都是单乐章的,长度约在二十多分钟,而且不需要指挥。有趣的是,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都被冠上了颇具野性色彩的名字,比如第233交响曲叫作《我将来歌剧的碎片》,第236号被称为《外面就是外面》。
撇开这些标新立异的命名不谈,在聆听赛格斯坦作品的时候,你会惊讶地发现每一部交响曲仿佛就筑造出了一个世界,他们有时像宇宙般宏大,有时又陷入了杂乱无章的境地,这对矛盾始终在挑战着听众耳朵的底线。
芬兰人的骄傲
提及芬兰这个国家,可能在古典音乐上你最先想到的是西贝柳斯和他的《芬兰颂》,这首不到10分钟的曲子却包含了芬兰民族的“觉醒、斗争、进取”,今年正是《芬兰颂》的作曲家西贝柳斯逝世60周年,又恰逢芬兰独立百年庆。在世的音乐家中依然有芬兰的骄傲,列夫·赛格斯坦正是其一。
赛格斯坦1944年出生于芬兰西部波的尼亚湾沿岸的城市瓦萨,从小学习过小提琴和钢琴,后来在赫尔辛基的西贝柳斯音乐学院学习指挥,在美国朱莉亚音乐学院也有留学经历。从1995年至2007年间,他担任了赫尔辛基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不过,使他名扬世界的应该是那厚厚一垛异常优秀的交响曲唱片,其中的西贝柳斯、尼尔森和马勒是他最为擅长的曲目,而著名的同胞艾诺胡阿尼.劳塔瓦拉(Einojuhani Rautavaara)也一直是他积极推广的芬兰本土作曲家。
就在今年4月21日,赛格斯坦指挥北京交响乐团上演“浓情芬兰”音乐会,特别演绎了他的《第306号小交响曲》。该作品有一个很长的标题,根据赛格斯坦自己解释:“芬兰中部城市苏奥嫩约基的夏天非常漂亮,我和我的妻子在世界各地巡演回来之后,总是流连于此。我们的行囊中总是装满各种灵感,我把这些灵感的声音装进我的第306号小交响曲里。七月,我们总会有草莓嘉年华,大家一起庆祝来自草莓田的馈赠。夏天的阳光一直持续到深夜,总是会令人思绪万千,梦境也会因此非常特别……在欣赏过音乐会之后,我的音乐也许会以一种北欧的方式,走进你的美梦和心灵。我希望能唤起大家的冲动,去芬兰走一趟,欣赏那里的美丽景色。芬兰欢迎大家!”
而在中国爱乐乐团最新发布的2017-2018音乐季中,赛格斯坦的名字赫然在目,他将首次执棒中国爱乐乐团,并与中国青年小提琴家杨天娲合作,两人在年龄与形象气质方面的差别,一定会形成奇妙的“反差萌”,赛格斯坦的乐迷们,千万不要错过这次难得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