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众音乐“逆袭”大众市场,是迎合还是机遇?
在全球唱片工业整体衰落的时代,小众音乐通过电视真人秀拥抱大众市场,无疑是撬动音乐产业大变革的序曲。近年来,马条和《傻瓜》、许钧和《自己》、杭盖乐队和《杭盖》、赵牧阳和《侠客行》,赵雷和《成都》、莫西子诗和《要死就一定死在你手里》、张岭和《喝酒Blues》 ……
这些原本只在小众音乐圈为人津津乐道的名字、只盛行于文艺青年界的许多歌曲,因为登上了电视音乐真人秀而渐渐被大众所熟知,网络搜索量高居不下,许多歌词甚至很快演变成了网络流行语。
小众音乐“逆袭”大众市场,究竟是迎合还是机遇?深圳记者在采访了包括原创音乐人、乐评人、电台主持人、音乐真人秀导演等多位业内人士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他们看来,在全球唱片工业整体衰落的时代,小众音乐通过电视真人秀拥抱大众市场,无疑是撬动音乐产业大变革的序曲。
在登上电视荧屏之前,这一批优秀的民谣、摇滚歌手更多地被称为“地下音乐人”。在户外音乐节、Live House演出中,在豆瓣音乐、虾米音乐等网站上,他们早已拥有一批以文艺青年为主力的铁杆粉丝,许多人还签约了独立的音乐厂牌,甚至发行了专辑,在各自的领域内做着实验性的前卫尝试。像赵牧阳、马条,他们的名字在圈中用“如雷贯耳”来形容不为过。
但是,比起当下的大众流行音乐,他们的音乐却和大众之间始终隔着一道屏障。比如许钧,尽管他的音乐在音乐网站上已经有58万的收听量,但在搜索引擎中他依然籍籍无名。即便是像杭盖这样常常有机会在国内外大型户外音乐节登台的乐队,在中国普通老百姓中的认知度也并不高。“主要限于对这个行业、或者对这种音乐感兴趣的人才了解我们,对于大众来说接触我们的机会非常少。”杭盖乐队几位乐手说。
与音乐人的社会认知度直接挂钩的是他们的经济收入。《中国好歌曲》总导演吴群达至今记得,在第一季“好歌曲”录制间隙,莫西子诗告诉他,自己很想买一架二手钢琴给女友,但目前的经济状况还没有办法。而曾先后加入过鲍家街43号、超载、苍狼、呼吸等乐队的“摇滚鼓王”赵牧阳更忘不了四处流浪的那段日子,一次在重庆,他辛辛苦苦卖唱三天总共只收到了29元。
相比起主流商业明星,这些所谓小众音乐人的才华和收入完全不成正比。深圳电台音乐频率主持人刘洋告诉记者,如今民谣、摇滚、电子音乐的受众并不广,大的唱片公司基于风险考虑不敢轻易签他们。由于缺乏商业包装和大舞台,这些音乐人长期被困于一个小圈子中。
这样的情形,近年来由于电视音乐真人秀的火爆而被改变。比如左力和张恒远的翻唱让原本十分小众的民谣歌曲《董小姐》和摇滚作品《夜空中最亮的星》流传到街头巷尾,原唱宋冬野、逃跑计划的商演通告不知翻了几番。而连续两年在央视三套热播的《中国好歌曲》更成了小众音乐的“集散地”,不少小众流派音乐的中坚力量由此走上大众舞台,让民谣、说唱、蓝调布鲁斯等小众歌曲着实扬眉吐气了一把。
多数业内人士却都乐见小众音乐拥抱大众市场。刘洋认为:“小众音乐本来就是人为制造出来的概念,又被一些受众曲解为品位和格调的标签。这种自绝于大众的音乐态度实际上并不是必须的。只有进入大众话语体系,才能影响更多的人。何况,优秀的原创音乐可以逐渐改变电视选秀的浮躁生态。”
而对于这批音乐人来说,拥抱大众市场意味着音乐道路上更多的可能。简迷离乐队主唱就说,大家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被更多的人听到——长久以来,他们不是“画地”,而是“被困”。
作为总导演的吴群达认为:“国外音乐界有一种营销理论:只要有5000个人愿意为你的音乐买单,你就能用你的音乐活下去。电视音乐节目首先要提供一个平台,让老百姓能够听到以前没听过的好歌,至于喜欢还是不喜欢则是个人的选择。听到了以后,自然会有人选择拓宽自己的审美。”
“在‘唱片已死’的时代,一场撬动音乐产业的变革,才刚刚拉开序幕。”刘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