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克纳
吕嘉
“布鲁克纳的十一部交响曲,每部至少都指挥过两遍,在这二十余次的表演过程中,每一次演出新都是一种新的体验。我希望听众在欣赏这部布鲁克纳的音乐时不要仅仅限于旋律,而是更多地享受和声,享受色彩,享受音乐带来的心灵净化。”国家大剧院歌剧总监兼管弦乐团首席指挥吕嘉说道。他从《c小调第二交响曲》入手,执棒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录制奥地利作曲家和管风琴家安东-布鲁克纳交响曲系列的首张唱片。近日,该唱片由NCPA classics出版发行。
安东-布鲁克纳是19世纪下半叶奥地利交响乐领域的一位大师,出生早在农村的教师家庭,父母都是老师。1840年开始在林茨接受音乐教育,毕业后成为一名管风琴师,除了演奏管风琴外,他还醉心于作曲。1865年他在慕尼黑聆听了瓦格纳的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并拜见瓦格纳后,深受其和声手法和交响化乐思的启发,并与瓦格纳建立深厚友谊。自1868年起布鲁克纳定居维也纳,任职于维也纳音乐、舞台艺术学院,担任管风琴、和声学、对位法课程的教学工作。
他的《第八交响曲》在希特指挥下公演,受到热烈的欢迎。他的学生中有后来著名的作曲家马勒,指挥家尼基什等人。“布鲁克纳这位作曲家在音乐史上乃至于人类精神文化领域都是里程碑式的人物,从写作的精神状态和精神境界来讲布鲁克纳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位作曲家。他的感情的丰富是内在的、内向的,他通过最深沉的感觉写出最美好的音乐,他的音乐、他的心怀和心灵能盛下大千世界。”吕嘉极为钟爱布鲁克纳的音乐。
布鲁克纳的交响乐创作将晚期浪漫主义的音乐语言与古典主义的曲式原则相结合,作品既浸透了宗教的伦理观念,又充满了浪漫的情感宣泄。他的交响曲在保持传统的四乐章套曲结构的同时,篇幅有较大的扩充。音乐交融着戏剧性、史诗性和抒情性的因素,内中吸收了奥地利民间旋律,在和声、复调和配器上有很高造诣。《c小调第二交响曲》创作完成于1872年10月,是布鲁克纳继1号和0号交响曲之后创作的第三部交响曲,由作曲家本人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于次年10月完成首演。由于这部交响曲的一大特色是使用大休止符对主要乐句进行区分,它也被称为“休止交响曲”。和布鲁克纳的其他很多作品一样,作曲家在首演之后又对总谱进行过多次修订,此次吕嘉指挥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呈现的版本依据的是1892年出版的1877年定稿,也是最为常用的版本。
“《c小调第二交响曲》作为布鲁克纳前期的作品,虽然还残留了一些其他作曲家的痕迹和影响,但已经是非常成熟、非常精练的一部作品,布鲁克纳的语言、精神、作曲技法在这部作品中都已经有了完美的体现,布鲁克纳的性情在此开始淋漓尽致地挥洒,《第二交响曲》可以说是布鲁克纳代表作的开始。”吕嘉介绍,乐曲第一乐章一开始的紧张度非常强烈,这种感觉一般在作品的第四乐章才有。由大提琴演奏的主题旋律,是整部作品的精髓;第二乐章是天之作品,一开始平静柔和的旋律,让人感觉身处在天空,最后结尾拉回现实,体验大自然的宁静,中间有几段圆号独奏,最后结尾用一只单簧管独奏,给人心以宁静;第三乐章是民间舞蹈和民间音乐的结合,展现奥地利乡村纯朴的舞蹈音乐;第四乐章终曲是一个规模非常庞大的乐章,音乐内容很丰富,但吕嘉觉得,如果在结尾处再长一些,或许感觉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