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近期一档新上线的音乐网综,上线仅1小时,播放量便突破了1000万,并且创下了还未开播就获得了广告主2亿投注的天价冠名费。这档名为《十三亿分贝》,主打方言音乐的综艺栏目是如何成为综艺黑马,创造播放、收益双奇迹的呢?或许以下四大营销玩法可以一窥究竟。
玩法一:音乐综艺差异化营销 地域文化辟蹊径
音乐是“无界”的,所以不论地域、民族甚至种族,音乐节目总能受到广大受众的喜爱。而方言虽然只是一种地方性的语言,但它却来源于地方生活的沉淀,是极富地域特色的文化体现。换言之,无界的音乐能够将人们吸引到一起,而代表地域文化的方言,则可以让来自不同地域的受众们尤为“感同身受”,愿意“为家乡方言站队”。所以,当方言撞上音乐,音乐节目常用的飙高音、词曲改编等老套路被方言注入新的活力,在地方文化的刺激下原创音乐必然会焕发出新的闪光点。
玩法二:不能与音乐融合的广告不是好综艺
在《十三亿分贝》中,除了品牌LOGO和产品的常规露出之外,节目组还为广告主们量身定制了专属的花式口播,而在每期节目中,作为MC的汪涵跟嘉宾们还会无意识的主动安利客户产品,这无疑为广告融入到节目中提供了一种自然、深度的结合方式。
除此之外,作为节目的重中之重,《十三亿分贝》中,最亮眼的广告机会莫过于音乐本身与广告的融合了。例如以长沙方言演绎原创歌曲的刘乙如,在现场表现时就将广告主的品牌名改编到自己的作品中,既提高了广告的趣味性,也让广告实实在在的成为了内容本身的一部分,为节目之后的广告表现形式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结合点。
玩法三:综艺+直播 娱乐广告效果的放大镜
《十三亿分贝》除了有在音乐中加入了方言这一内容上的差异化特性,在节目形式和播出方式上同样做出了新的突破。《十三亿分贝》的录制现场将传统的大舞台分割出了小的“直播间”,而参赛选手们也不再是像考试一般接受评委的选拨。他们可以像“串门”一样随意走进直播间,与主持人以及直播平台的观众们零距离互动,迎合了当前互联网“直播文化”的内容特征。
比如,在《十三亿分贝》的节目录制现场,直播过程中,有观众突然发弹幕表示要看“胸口碎大石”,汪涵和大张伟则现场随机找来“大石头”和“大锤子”的道具,第一时间为观众们上演一场“胸口碎大石”的精彩表演。
玩法四:顶级平台运营力 创造A+级多元化创意表达
《十三亿分贝》是在爱奇艺平台播出的,而从爱奇艺平台之前所操作过的项目来看,特别是在纯网综艺方面,爱奇艺无疑有着最为丰富的经验。从节目播出的频道,到“双微”、贴吧等社交媒体的灵活运用推广,再到跨界、跨平台的品牌合作,爱奇艺借助自身丰富的资源矩阵,可以使《十三亿分贝》很快地被呈现在全网目标受众眼前。并且,通过广告主品牌与节目的深度捆绑,爱奇艺根据对自身平台用户的大数据分析,能够为广告主选择最佳的广告投放方案以及展示形式,在保证广告质量的同时,“量体裁衣”地让每一次展示都找到合适的目标受众。
就目前来看,上线1小时,播放量突破1000万,或许只是《十三亿分贝》创造的第一个奇迹(截止发稿时,栏目累积播放量已突破8000万)。因为不论是节目内容上的创新,还是借助平台资源对节目进行的商业价值的挖掘,《十三亿分贝》都创造了新的可能,它为音乐综艺营销提供了新玩法,也必然将抢占下一轮网综营销的新风口。
来源:广告营销圈
(文章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