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去国内剧场看演出的观众,都遇到过这样的邻座——他们也许是喋喋不休的“评论员”,也许是随拍随传的“摄影师”,亦或是饥肠辘辘的“美食家”,让一场美好的演出平白染上了“污点”。为了应付这些观众,国内一些剧场的管理方不得不祭出了“激光武器”——红光在手机屏幕上一点,便以最小的动静、最快的速度“击中”了观众,提醒他们遵守基本的剧场礼仪。近日,这项“中国式发明”引起了美国媒体的注意,也在业界引发了讨论:激光笔,到底是“神发明”还是“危险武器”?
小小激光笔引发外媒关注
近日,《纽约时报》 的一篇报道称,在世界各地,观众在剧院内使用手机令表演者不胜其扰。但在中国,剧院和其他场馆采用了一种有效的(也许有人会说令人烦扰的)解决办法——用激光束“制服”它们。随后,这篇文章引发国内从业者的讨论和关注,其中列举了正反两个例子——一位演出咨询商称:“在演出中看到那个小红点让我非常震惊,就像有人正在用枪指着观众。”而意大利女中音歌唱家朱塞平娜·皮温蒂则认为:“他们应该在全世界都使用激光笔。虽然我在舞台上可以看见激光束,但它没有照相机闪光灯的干扰大,也没有引座员在过道跑上跑下的干扰大。”
那么,中国剧场为什么要使用“激光笔”呢?
事实上,相较于长期受剧院文化熏陶的国外观众,剧场在国内老百姓眼中,仍是充满神秘感的地方,尤其是随着手机的普遍与社交网络的盛行,一些不常进剧场的观众,因为好奇与新鲜感,常常按捺不住分享的欲望,以致手机摄影在剧场屡禁不绝。而闪光和拍摄声会直接影响到舞台上演员的表演,尤其是舞蹈和音乐类演出,频繁的闪光可能会导致舞蹈演员走神而受伤,快门声则会影响演奏家的情绪与节奏。此前,国外就曾发生过艺术家因为观众近距离手机拍摄而愤然离席的事。因此,如何制止演出过程中的“拍照党”,成了困扰剧院的一道难题。
用激光提醒观众,实属无奈之举
1998年开业的上海大剧院可以算是剧场界的“老大哥”。总经理张笑丁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这几年来,我们曾想过很多办法来维护剧场秩序。例如票面提醒、广播提醒等,但收效甚微。后来我们引入了灯光指示牌,在演出中随时提醒观众‘保持安静’、‘请勿摄影’,问题依然存在。因为人工提醒一来速度赶不上,二来可能会影响到周围的观众,再者,遇上坐在中间的观众,也够不到。”直到2006年,在一次租场项目中,演出方使用激光笔来“指点”不守规矩的观众,效果不错,因而被上海大剧院借鉴了过来。但张笑丁也表示,使用激光笔实属“无奈之举”,“如果观众礼仪很好,根本不需要激光笔的存在。但目前国内观众在这方面还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所以借助这种手段真的是无可奈何。”同时,张笑丁也表示,如果演出方提出特别的要求,剧场也会尊重,“例如这一次皇家莎士比亚剧团来演出时,就提出了不要使用激光笔的要求。因此,我们对于礼仪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迅速跑动、低身前行、坚决制止”。
其实,使用激光笔在沪上并非个例,文化广场、上交等多家剧场都引入了这一手段。
上交方面也表示:“为了保证大部分观众的观演,对于一些不文明的举止,我们会在演出前进行广播和夜光牌提醒,但演出过程中,激光笔也是一种相对委婉的提醒工具。因为礼宾人员即便轻声走动,也会对观众的观演造成影响。”
文明观剧,比进剧场更值得炫耀
那么,是否真如外媒所言,激光笔有时候也会让观众受到惊吓,甚至可能会对眼睛造成伤害呢?
上海大剧院方面表示,首先,剧场在购买激光笔时会尽量选择低功率的品种;其次,使用激光笔的礼宾人员是经过专门培训的,不得用激光笔随意照射舞台或观众脸部,而只能从背后照向手机屏幕,“一般我们都是‘点’到即止,否则对于周围的人也会有影响”。张笑丁也表示,“这些年来,我们对于激光笔的使用一直在完善,比如从原本的红色光源改为更为柔和的绿色”。
当然,也有一些剧院坚持将“激光笔”拒之门外,例如同属保利院线的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及上海保利大剧院。“我们还是倾向于采用人工提醒的方式,尽管这样可能会打扰到周边的观众,但我相信如果身旁有不文明的观众,我们的善意提醒是可以得到大部分观众谅解的”,上海保利大剧院总经理邢军说。不管是否使用激光笔,有一点得到了几乎所有剧场管理者的认同,那就是剧场必须对倡导观众的文明观演有所作为,“观剧礼仪的培养是一项长期工作。也许一开始观众不理解,但我相信一次两次、甚至三次四次,总有一天他们会明白的。这也是我们剧场一直坚持的”。
同时,许多剧场也在尝试寻找更好的方法引导观众。例如,上海大剧院就曾在一次演出的官微推送中,提供了大量高清剧照供观众分享。而上交也推出了《音乐礼仪面面观》,免费供观众阅读。
其实,用和不用激光笔,并不是一个问题。相信如果有一天,剧场里没有了“拍照党”,剧场运营方会很乐意看到这些激光笔被束之高阁。而对于观众来说,做一个文明的观剧人,也远比有机会走进剧场更值得炫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