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您好,欢迎访问音乐生态网 ! 请 [登录][注册]
广告

    首页>资讯>热点>争鸣 | 澳门音乐节何以成功

    争鸣 | 澳门音乐节何以成功

    资讯头条 | 乐度网 2015年12月9日
    [摘要] 随着古诺的歌剧《浮士德》在澳门文化中心剧场的落幕,也意味着第29届澳门国际音乐节曲终人散。

    争鸣 | 澳门音乐节何以成功

    文 | 麦琼

     

    随着古诺的歌剧《浮士德》在澳门文化中心剧场的落幕,也意味着第29届澳门国际音乐节曲终人散。有一细节引起人们的注意:主办方在剧场门口收集观众的一张张明信片,发出对音乐节的祝福和来年的期待,让散场的乐迷乘坐免费的交通车前往各个关口。从无数这样的细节,可以感觉到音乐节主办方的认真和热情。一个弹丸之地,却将国际性音乐节办得有声有色,坚持了几十年,极大地普及了古典艺术在民众中的认知和对艺术情趣品味的培养,功莫大焉。澳门国际音乐节之成功固然有方方面面的经验可以借鉴,但其成功的奥妙,没有深入其间去感受和体会,是难以明了的。

      

    请允许我从一场我并不满意的音乐会开始说起,以我之前对澳门国际音乐节的理解,本来对其有着较高期待,但是冰岛音乐王子ólafur Arnalds领衔的音乐会显然不能令人满意。三位年轻人将我们带到一种云里雾里的音响世界,与其说是他们将古典与流行共冶一炉,毋宁说是在流行中镶入钢琴和弦乐的古典元素。从传统古典音乐的要求来看确实乏善可陈。但是陪我听音乐会的汪博士的观点却让我醒悟,他说国际音乐节对节目的遴选是非常严谨的,调查研究必不可少,可能这样的演出恰恰是受澳门年轻人欢迎的。邀请他们来演出,可能考虑的正是音乐节的多样性,必须照顾不同市民的审美需求,尤其是年轻人的审美取向。我想,这正是澳门文化的可爱之处吧,既追求阳春白雪,也不拘下里巴人。既邀请高精尖殿堂级的演出团体,也照顾到普罗大众的多方面要求。随后我还注意到,他们不仅邀请音乐家来舞台上表演,还安排很多让音乐走入市民当中的活动。在音乐会演出前就已经与澳门电子音乐协会举办了工作坊,和年轻音乐人有了充分的交流和互动。

      

    近些年国内城市里举办各式各样的艺术节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有些经济发达地区,走马灯似地变着法子在鼓捣不同的城市节日,热闹非凡。摊子越摆越大,五花八门,名堂多多,不一而足。然而,让一个音乐节连续举办29届,塑造成城市文化名片,让音乐节的影响辐射珠三角地区、乃至东南亚,这就不是那些热衷于举办一次性节日的城市所能企及的。一般的音乐节,往往在曲终人散之际也是音乐节结束使命的时刻,其生命周期之短令人叹息。而澳门国际音乐节却是在闭幕的同时开启下一段准备工作,是文化局每一年的常规计划。更为可贵的是,音乐节对文化有非常明确的价值认定和旨归。本届音乐节对此有这样的表述:以“‘引领审美,铸造灵魂’为宗旨。作为心灵养分的音乐,无处不在的滋润着人们的心田,其表演形式多种多样,但当中最为纯粹和直接的是声乐,与生俱来的歌声音韵最能释放情感,净化心灵,触动灵魂。”按说29届,对于一座城市来说不算长,但做得有声有色,秉承一贯的文化价值和制作思路,有着稳定的组织架构和经济支持,尤其是对节目内容和演出、交流方式的多样设计,形成与市民的互动,渗透市民的文化生活,既影响青年学生的文化趣味,也吸引外地朋友,这样的音乐节着实值得做文化上的考察研究。

      

    作为与中国内地唇齿相依却又离析了三百年的澳门,从地缘到文化都有着不同寻常的独特性。它在几百年的沧桑变化中取得妥协与平衡,既区别于欧洲,也有别于内地文化生态和社会价值体系,成为澳门人安逸生活的坚实基础。因此,这种文化的独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带着某种文化的“野性”。这种植根于自然生存条件的“野性”恰好真实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文化力量之间的依存关系,体现了人们为之自豪的文化价值认同。国际音乐节就是顺应这种文化土壤和人们的文化自觉而诞生的文化作为。不图一时虚荣,不为资本献媚,立足于市民的需要,坚持音乐文化的移风易俗功能。虽然引进文化是音乐节的“主体”,是对外埠文化产品的整合,但本质上是本埠文化的开放性所致,是本着本埠文化的自觉需求而对外接纳。遴选节目本身必须具备文化战略眼光、胸襟和能力。在一个月左右的几十场音乐会(活动)中,既有高大上的“歌剧”和“交响音乐”,也有形式多样的室内乐、宗教音乐、独唱合唱等,既有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乐团歌剧院团,也有国内、粤港台和本埠一些成熟而有质量的节目,可谓中西结合,既考虑严肃高雅的古典音乐,也有流行音乐。既有世俗性的街头巷尾的演出,也有在教会中肃穆虔诚的教会音乐。此外,还聘请专家学者为市民做音乐会和歌剧的导赏讲座,力邀外地观察员和乐评家,扩大音乐会的对外影响。

      

    然而,音乐节虽然包罗广泛,却并不一味迁就市民的嗜好。在引进的节目中总是将歌剧和交响音乐作为重头戏来重点经营。而且都是选择世界上顶尖水平的艺术家和团队,这种眼光和魄力,又蕴藏着官方更为高明的文化策略。按说作为一种仪式性很强的音乐节,只要强调其形式上的完美即可,不会影响对澳门形象的宣传。可缘何澳门国际音乐节却对歌剧这般执着呢?坚持每一届在歌剧上的着力,显然不是个别人的意志,而是一种共同的理念,是对高雅艺术的偏执,也就是对一种艺术价值的坚持。据笔者的观察,歌剧在澳门的民众中也不算是人人喜爱的艺术,他们可能更偏爱自己的大戏(粤剧),但是说起歌剧他们并不陌生,听歌剧、古典音乐的基本规范在这里已经是人们文化生活中的常识,我想这应该是拜音乐节之功而培养起来的。也就是说,音乐节的以细雨润物的力量渗透了市民的生活,既让高雅音乐落地,更让高雅音乐在民间生长。音乐在澳门逐渐取代博彩声的喧闹,高雅文化在与鄙俗文化的较量中占了上风。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将立即删除。
    音乐与乐器产业第一手资讯 微信扫一扫,您就知道。点击右侧蓝字快速关注乐度公众号:Musicdu乐度
    微信扫一扫,您就知道
    Musicdu乐度公众号:musicdu_com
    想要体验免费发新闻,请加静静的微信
    来源:摘自音乐周报 发布人:林娜

    相关阅读

    • 6
      喜欢我就给我投票吧
      点赞
    • 19
      喜欢我就给我投票吧
      高兴
    • 86
      喜欢我就给我投票吧
      拍手
    • 21
      喜欢我就给我投票吧
      加油
    • 50
      喜欢我就给我投票吧
      惊讶
    • 78
      喜欢我就给我投票吧
      路过
    • 13
      喜欢我就给我投票吧
      难过
    • 105
      喜欢我就给我投票吧
      叹气
    • 92
      喜欢我就给我投票吧
      无聊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全部评论

      电子乐器商标转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