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日晚,第八届中央音乐学院室内乐音乐节开幕式音乐会在学院音乐厅隆重举行。作为音乐节的开幕仪式,本场音乐会由国内外知名音乐家带来了九套演出节目,开启了室内乐音乐节的序幕。
首先,艺术总监由熹向所有合作和支持单位致谢,并预告了接下来的七场音乐会和多场讲座及其中外著名演奏家和音乐家。随后,听众期待已久的音乐会正式揭开帷幕。
开幕式音乐会的曲目可谓匠心独运,其风格和形式上的丰富内容,加之音乐家对每一首作品的精彩演绎,都使这场室内乐音乐会代表了国内最高的水准。音乐会的开场是由名家铜管重奏团(China Brass)带来的几首铜管乐作品,他们的演奏展示了铜管乐器丰富的魅力,其曲目涵盖了从17世纪的巴洛克风格到20世纪的爵士风格。
指挥:赵瑞林
第一首泰勒曼的《组曲》高贵、典雅,以铜管嘹亮的音响为开幕式音乐会打开了新的篇章。尔后,选自英国作曲家吉姆·帕克尔(Jim parker)《一个伦敦人在纽约》中的《中央公园》和《广播之城》则转向了爵士风格,诙谐、活泼,恰恰是铜管的另一种特质。尤其在后一首中,由铜管特殊音效表现的幽默感令人印象深刻。
第二首曲目是由著名小提琴家柴亮领衔演绎的肖斯塔科维奇《为两把小提琴与钢琴而作》。从室内乐的角度来讲,这部作品的亮点在于两把小提琴,它们就像这部作品的一对翅膀一般相得益彰,展示出室内乐特有的音乐美。
本场第一组声乐作品——《风流寡妇》和《朱蒂塔》中的两个抒情唱段由女高音孙媛媛和男低音彭康亮、钢琴家张佳林共同演绎。演唱家以高超的演唱技艺对作品情感内涵的深度表达令听众深深陶醉。
德沃夏克的《钢琴五重奏》无疑是上半场最有分量的曲目。这部作品作为同类室内乐体裁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流露出斯拉夫民族热情洋溢、潇洒优雅和德沃夏克精致优美的音乐风格。尤其是后两个乐章中,其主题犹如一首优美的民歌,时而热情奔放,时而动人心扉。钢琴在这部作品中起着重要的表达作用,艺术总监由熹担任钢琴演奏,她清澈而细腻且富于弹性的音响处理为作品的演绎带来了现鲜活的生命力。
下半场的第一组曲目是由著名歌唱家王宏伟和钢琴家杨珊珊联袂演绎的两首民歌——青海花儿和哈萨克民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王宏伟演唱的第一句就直达听众的心灵,他透彻心扉、富有情感表现力的嗓音和真挚的情感流露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位听众。
如果说王宏伟的歌声将我们带回了遥远的乡土民间,那么接下来的双钢琴版《魔法师的徒弟》则将观众置于奇幻世界。这部由法国作曲家保罗·杜卡创作的充满幻想性、梦幻般思绪的代表作曾被迪斯尼的动画片采用,那著名的旋律生动形象地刻画了魔法师的徒弟的奇幻经历。
音乐会继续走向现代风格。王斐南的《圣山上的舞羚》是整场音乐会最具有先锋性的作品,无论是乐队配置还是表现方式上,都具有浓厚的现代音乐气息。乐器的特殊音色如同羚羊的鸣叫;高音区打击乐在音响上塑造出山峰的硬朗,散发出一种神圣光芒;丰富的节奏变化、多变的音响效果营造出西藏的原始仪式感,流露出超自然、朝圣的精神内涵;。作品描绘的山林景象时而波光粼影,时而又合鸣,呈现出一种和谐意境,传达出山羚与圣山同命运的意象画面。
皮亚佐拉的《芭蕾探戈》展现了现代音乐的另一种风采。本场音乐会呈现的是两只双簧管、两只大管和钢琴的改编版本,这样的乐器配置使探戈这种体裁风格更加浓郁。诙谐爽朗的双簧管、深情内敛的大管、热情梦幻的钢琴,对诠释多变性格的探戈非常适合。
至此,本场开幕式音乐会的室内乐作品部分圆满结束,随后是本场的重量级曲目——鲍元恺的《第三交响曲“京剧”》。
鲍元恺的《第三“京剧”交响曲》在2006年首演于北京,并有EMI公司出版唱片。在这部交响曲中,作曲家将二黄、西皮、曲牌和昆曲四种音乐类型、管弦乐的四类乐器、交响曲的四个乐章以及净丑旦生的四大行当融合在一起,可谓是中西结合的极致之作。我们在作品中亲切地感受到京剧武场被有机地融入到西洋管弦乐队中,从而充满了民族性和戏剧性。
除了中西结合的音乐创作理念以外,鲍元恺的交响语言也可谓大师手笔。丰富而清晰的乐队层次、复杂而精致的对位织体都是其标志性的音乐风格;清新自然、民族风情的抒情主题、深厚的情感内涵,正应正作曲家的“人写、写人、为人写”的创作理念和美学观。
本届室内乐音乐节开幕式音乐会在鲍元恺的这部大师之作中圆满地结束。坐在观众席的作曲家起身接受来自在场每一位听众和中国青年交响乐团的热烈掌声。让我们尽请期待本届室内乐音乐节随后的精彩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