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维亚托斯拉夫·特奥菲洛维奇·里赫特,被公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大师之一;他以极广的演奏范围,举重若轻的技术以及富有诗意的分句闻名,他的演奏曲目如同百科百书一样广,不管是视谱或背谱演出,都能弹出杰出且深刻的音符,令人赞赏的演奏技巧,与对各个作品深邃且独特的了解,使得他在录音或是现场音乐会上的每次演出都称得上是传奇。
曾经,郁郁不得志
不仅是演出,里赫特的一生也可用“传奇”二字概括。他1915年生于乌克兰,父亲是德国人,一个管风琴家。最初简单的音乐启蒙来自父亲,直到二十几岁,他才到莫斯科接受高等教育。里赫特与吉列尔斯同受师门于一代大师涅高兹,曾深受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的赏识。普氏经常把自己新写的钢琴作品交给里赫特,欣赏他演奏时独特的爆发力与充满内在呼吸的断句。
但好景不长,里赫特毕业后并没有吉列尔斯幸运(尽管他的演奏1949年曾获斯大林奖,但不能得到西方承认,名声不扎实)。当局因为他有德国血统,一直不放他出国。而多次在西方演出并大获成功的吉列尔斯,在接受采访时不断向媒体说,在苏联境内还有一位比他好十倍的钢琴家,名叫里赫特。1960年,45岁的里赫特终于获准到西方演出,轰动异常。尤其是美国乐界,比欧洲反响更甚。他的音乐会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场场爆满。
音乐,热与冷的两极
俄罗斯作家格日迈洛1997年出版的《罗斯特罗波维奇访谈录》(东方出版社2004年推出了中文译本)一书,这样描写里赫特的钢琴演奏:“他的飓风般的演奏速度,时常会打破对一个人的极限可能性的所有设想。他的气质仿佛充载了天界的超能量,令他拥有一个奔赴战场的军人的形象与派头。”“我们还了解另外一个里赫特——雕像般静立的、孤僻的、几乎冷漠的、对于外行听众有些难以接近的里赫特。”两段话,准确道出了里赫特弹琴时感情洋溢,却又如山顶孤鹰般拥有超然一面的个性。热与冷的两极,让他在音乐光焰里燃烧,烧尽之后,便像希腊神话中的伊卡洛斯一样坠入现实冰冷的海水。
上世纪几乎所有的钢琴名家都给予里赫特的演奏艺术极高的评价。一向目中无人的霍络维兹一谈起里赫特便说“那些苏联钢琴家里面,我只看好里赫特,我看过他弹斯卡里亚宾的练习曲,弹的太棒了,我自叹不如”。而一向都严以律己,以高频率取消演奏会闻名的米开朗其里曾表示他最崇敬的钢琴家就是科尔托和里赫特。以演奏巴赫闻名的古尔德在一次拜访苏联过程中听了里赫特的演奏之后对CBS唱片公司的人说:“里赫特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钢琴家”。
我国钢琴家傅聪也十分推崇里赫特,傅聪1954年11月14日给父亲的信中说:“昨天我听到了苏联最好的钢琴家里赫特的演奏,我无法形容我内心的激动。他是个真正的巨人,他的最强音是十二分的强音,最弱音是十二分的弱音,而音质是那么美,乐句是那么的深刻,使人感到一种不可名状的力量,而技巧,了不起的技巧,简直是鬼神的技巧!每一个音符象珍珠一般,八度音的段落像海潮一般,总而言之,包括所有的唱片和实在的人在内,我没听过这样出神入化的演奏。”话说大师与中国缘分也不一般。他1957年来中国办演奏会,据说那是苏联政府第一次让他出国演出。里赫特的大名从此为中国乐迷熟知,也成了美谈。
晚年,选择做隐士
晚年的里赫特远避辉煌的演奏厅,选择在小型、冷僻的厅堂里演奏,几近隐士。他开一盏小灯,如同一位修士一般弹奏钢琴经文,不要仪式,也无需轰动。这恐怕是他最理想的境界:从华丽回归朴素,那时他最真实。世间沧海桑田,里赫特算是钢琴大师里迄今为止最著名、也是最传奇的隐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