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英皇考级在中国越来越火。虽然我也会推荐自己的学生去参加英皇考级,但由于我一直以来改不掉的“唱唱反调”又在作怪,于是还是要给大家八一八英皇考级的不是。
这个来自英伦的音乐考察制度确实有着种种优越性,但,就像其他的某些好东西一样,一旦到了中国,就会加上“中国特色”。虽说钢琴考级不是学琴的目的,但是对于社会上的钢琴教育培训还是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尤其是中国人特别擅长应试教育,会针对考级的侧重点来“抄近道”。比如针对传统考级(就是考三首曲子的那种),有些投机取巧的老师就会把它极端化,教学内容就成了一到两年内只学这三首曲子,于是便有了考出十级还不认识五线谱的教学成果。英皇考级当然也不能免俗。
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只要有人(特别是中国人)的地方,再牛的制度也能被玩儿坏。我有朋友在英皇考级的“重灾区”深圳、广州等地教学,曾跟我吐槽过英皇考级的问题。
问题一:学习内容过多,加重了孩子的负担。
现在的小孩子的课业愈加繁重是公认的了。在我上学的时候,“减负”的口号已经喊得很响了,但是到了现在仍然只是一句口号而已。所谓“素质教育”不过是为孩子多报几个兴趣班而已。在这种形势下,英皇考级的考试内容繁多,除了弹奏三首曲子之外,还有音阶琶音(N条),视奏和听力部分。此外高级别的钢琴考级需要先通过相应的乐理考级才有资格报名。可能对于某些孩子来说,如此复杂繁琐的学习项目,只不过增加了学习的负担。当钢琴学习变成了一个如此肥硕的“猛兽”之后,只能加深他们对钢琴的恐惧。
问题二:过早学习音乐理论,挫败幼儿的兴趣。
通常来说,幼儿的学习方式,模仿多于理解,形象多于抽象。因此对他们来说,音乐形象的感知可能会先于音乐知识,钢琴技巧的学习可能会易于理论学习。当然前提是钢琴老师的教学与示范是合理的,正确的。但英皇的钢琴考级必须要先考乐理,于是就有一些迷信英皇考级的家长,过早地将孩子送入乐理的课堂,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很多时候还会收到负面效果。有些知识对于成人来说理解起来很容易,但对于孩子来说就难得多。尤其若是将这些乐理知识与音乐分开讲,脱离了具体的实例,变得过于抽象,小朋友理解起来难度就相当大。如此以往,本来好好的学习兴趣便被挫败了。
问题三:还是会有“高分低能”的考生。
只要是应试教育,便会有高分低能。对于应试大国来说,什么乐理、听力、视奏,也只不过是一门考试而已,只要是考试,便有专门应对考试技巧。于是,便有老师总结出千奇百怪的应试技巧,然后还真的有没有学过乐理的学生通过了乐理考试,听力一塌糊涂的学生通过了听力考试,据说成绩还都不错呢!这让远渡重洋来做考官的英国人大跌眼镜,他惊叹这世界上居然还有这么神奇的技巧。这不,最近他们痛定思痛,正忙着引进我国的“一课一练”呢。
但问题是考试通过了,真本事还是没学到,一纸证书有啥用呢?
话说回来,就像所有的考级制度一样,以上的几个问题并全不是考级自身的问题,而是被应试教育玩儿坏了以后才能产生的问题。事在人为,态度决定一切,传统考级能被玩儿坏,英皇考级同样也能被玩儿坏。可是咱能不能别“玩”了呢?
你可能感兴趣
中央音乐学院考级成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