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首演
今年10月,陈其钢的两部新作即将先后在北京进行世界首演。10月18日,由国家大剧院、卡内基音乐厅、南尼德兰爱乐乐团、法国图卢兹国家交响乐团、巴黎爱乐音乐厅联合委约的《如戏人生》将由吕嘉指挥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演出;10月29日,由北京国际音乐节、墨尔本交响乐团、上海艾萨克·斯坦恩国际小提琴比赛、法国图卢兹国家交响乐团和美国新泽西交响乐团共同委约的小提琴协奏曲《悲喜同源》将由余隆指挥中国爱乐乐团,小提琴家文格洛夫在北京国际音乐节闭幕音乐会首演。
这两部作品将在随后的一年中,分别在美国及欧洲由不同的中国和欧美乐团与不同的演奏家和指挥家上演。同时,陈其钢还有两部新作首演日程也已确定。2018年2月10日,巴黎音乐城将举行陈其钢肖像音乐会,新作《魔幻单簧管》世界首演以及《梦之旅》、《京剧瞬间》、《回忆》、《五行》、《逝去的时光》等六部作品上演;2018年3月2日,由国家大剧院、悉尼交响乐团、英国BBC交响乐团、威尔士国家交响乐团联合委约的新作《江城子》将举行世界首演。
作品在世界各地频繁上演
在过去的十年中,陈其钢的管弦乐作品在世界范围内频繁上演。根据陈其钢官网提供的信息,过去三四年间,全球约六十个管弦乐团和机构上演了他的作品,仅去年在世界各地平均每不到一周就有一场演出,而在2017年10月-2018年11月期间,已确定的作品音乐会又有几十场。如此之多的作品上演率对于世界任何一位当代作曲家而言都是罕见的。大量的西方媒体对陈其钢的音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陈其钢在某次访谈中说,“我的音乐逐渐变成了我自己,代替了我自己,人们虽然不认识我,但认识了我的音乐。这是一个作曲家最大的幸运。”
而这一切的背后蕴藏的到底是什么力量或原因呢?
真诚做自己
陈其钢出生于一个艺术家庭,环境的熏陶注定了他的音乐之路。1964年他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学习单簧管。文革后的1977年进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罗忠镕先生。1984年,陈其钢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教育部出国研究生考试,获得法国政府奖学金,同年获当代音乐大师梅西安赏识,破例纳为关门弟子。也许在别人看来,陈其钢一定有什么过人之处,他却自认“不是一个有天分的人,一切的改变均来自后天的努力与机缘,且与梅西安和罗忠镕密切相关。”这两位老师留给陈其钢最大的影响据陈其钢说,是“拒绝权利的诱惑,做一个简单纯粹的作曲家”。跟随梅西安四年之久,梅西安在为人处事与艺术观念上给予陈其钢极大影响,其核心就是,“做自己”。
陈其钢曾经在文章中写到,“从罗忠鎔老师那里不仅学到知识和技术手法,也感受到罗老师超凡的悟性和为人,那一份笑看云卷云舒的淡然至今仍然影响着他。”而罗老师的画家儿子罗铮也深深启发着他,他说:“从罗铮身上可以感受到,一个艺术家的作品质量和力量来自灵魂最深层次的无拘无束。没有虚荣心,没有功利目标,没有金钱交换,没有技术炫耀,没有哭天抢地,没有讨好权贵和政治投机,想画什么就画什么,不知道比较为何物,不想通过作品证明什么,这些都是作品质量和个性的基础。”
躬耕之心
身为一位当代音乐作曲家,常年居住在巴黎的陈其钢被国内大众所知源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特别是那一曲《我和你》以简单温暖朴实的音乐情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2010年起他相继为张艺谋的三部电影《山楂树之恋》、《金陵十三钗》和《归来》写作电影配乐。尽管电影音乐使更多人了解了他,陈其钢却觉得“经历过了,学习过了,该干点儿其他的了”,毅然将工作重心转回他钟爱的纯音乐创作。
2012年,爱子陈雨黎因意外不幸去世,在巨大的打击和悲痛之后,陈其钢说,“这是雨黎用生命给他的礼物”。陈其钢以他独有的方式承受着,思念着,蜕变着。雨黎去世几个月后,陈其钢离开了城市,去了 “躬耕书院”,一个远离市井喧嚣,依山傍水的世外桃源。在那里潜心写作,闭门谢客,一去已是四年!面对极端孤独单调的每日生活,陈其钢活得津津有味。他说,“每天除了写作之外,就是读书。越读越觉得自己无知、无能,也越觉得自己所取得的所谓成绩有很大的偶然性。”他也说:“艺术家追求的是真善美,当找到美感的那一刹那,是非常幸福的。为此,我愿意孤独探索,即便对别人来说毫无价值也没有关系……”他坦言,“今天自己创作的一切还没有得到时间和历史的检验,很可能明年,后年我会被遗忘。所以,淡然处之保持初心是我对自己时刻的提醒和要求。”
写作之余,他于2015年创办了“躬耕书院音乐工作坊”,与有追求的作曲学子共同探讨音乐。在那里,来自世界各地的学员们畅所欲言,激辩见解,交流心得。这些与年轻人的交流,使陈其钢宛若重获新生。
陈其钢自认只是一个本分的作曲家,对今天获得的一切非常感恩。“从客观条件来说,我很幸运自己的人生能够起始于一个艺术家庭,能够经历文化大革命的苦难和历练,能够碰到超凡的好老师,能够长时间地走出国门看世界,理解世界的多样和自己的渺小,能够碰到那样多的伯乐,特别是梅西安大师,法国广播电台的历任音乐管理人,我的法国和英国独家出版社(从1985至今的所有作品均被出版),2002年结识了余隆这位致力于新音乐推广的指挥家和很多更年轻的杰出指挥家、演奏家、演唱家。没有他们的支持和理解也就没有自己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