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侯震一
侯震一(中间黑衣捂脸者)与国外歌剧演员在排练。
1 不数拍子凭感觉唱
刚刚出国留学的时候,我自以为学歌很快,老师布置的曲子,听几遍就会了,哪个音有几拍,记得并不是很清楚,都是凭感觉,老师批评两句也没当回事儿。后来到了歌剧班,开始排练整部歌剧的音乐部分时,发现不对了:大段大段的重唱、独唱,特别是宣叙调,节奏不规律,更有一些中晚期和现代派的作品,完全没有节奏规律,甚至各种拍子交错在一块,这才发现,“不会数拍子”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
尤其是合乐队排练,一旦进错了,不管是早一拍,还是晚一拍,整个乐队几十号人要陪你重新再来好几遍,碰上脾气不好的指挥,会被骂得很惨,甚至被炒鱿鱼。
所以,尽早的培养起“数拍子,看谱子,照着谱子唱”的好习惯,是专业演唱的基础。
2 忘记了歌词意思
大部分歌剧作品和艺术歌曲是意大利语、德语和法语,还有俄语甚至其他更小的语种,很少有歌唱者能够精通所有语种,所以,对于歌唱者来说,仅仅模仿好了发音,还只是第一步,对于音乐内涵的表达和表演技巧的提升,了解每个字每个词的意思都是极为重要的基础。所以,一定要学会查歌词。
刚刚上歌剧班的时候,我有时候会偷懒,没有好好查字典,歌词意思没搞清楚,上下左右不分,眼睛鼻子搞不清楚,而被导演批评。后来也逐渐养成了把每个字的意思查出来,写在谱子上,再背过的习惯。然后发现,其实只要彻底细致地明白了歌词的意思,导演排戏的速度和效率会快很多,甚至有时候不需要导演讲,自己就能够产生一些表演的灵感和想法,再去跟导演交流和沟通,就不会让自己处在一个被动的位置,表演出来的效果会更加真实可信。
3 忽视与钢琴伴奏交流
在音乐会,特别是艺术歌曲音乐会的表演中,钢琴伴奏并不只是伴奏,不是配角,而是和歌唱者有一样地位的表演者。歌剧演员要学会与伴奏多交流,熟悉伴奏的旋律,多沟通、互相听,默契合作。很多过于强势的演唱者,完全不顾伴奏,不听伴奏,只顾自己唱。虽说好的伴奏会跟上唱的人,但一味地迁就,只会让音乐显得勉强。唱的人要熟悉伴奏的旋律,弹的人要熟悉演唱者的旋律、呼吸气口和习惯的速度、响度,这样两个人才能在默契中把好的音乐呈现出来。
4 不敢有自己想法
很多亚洲的学生,性格偏于内向,在学习和排练的过程中,总是单向的接受,不敢或者不愿意直接说出自己的感受。相对而言,欧美的同学则非常的直接,经常大胆地提出反对意见和不同的想法,这也让老师在第一时间内得到真实的反馈,了解学生的真实状况,反倒有助于教学的进行。所以,要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敢于提出反对意见。
在歌剧排练中更是如此,如果导演提出一个很难完成的动作,或是指挥给出的速度和音乐要求对正常的演唱造成影响时,要敢于反驳。比如有一次,在排练罗西尼的一段花腔咏叹调时,导演要求一边唱一边跳坐在旁边的三角钢琴琴盖上,但花腔的演唱本来就要求精准和稳定,如果加上这种“高难度”的动作,势必会影响到唱歌的效果,如果不能跟导演及时提出反对意见,在舞台上吃亏的还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