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琵琶,人们脑海中第一个画面,定是白居易《琵琶行》中,那个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姑娘,在她低眉信手续续弹的瞬间,琵琶有着自己的小情小调。可直到见过了苏州的李老爷子,听过他用斧头劈成的琵琶弹奏时,才知这世上最好的琵琶手,都是男人,因为弹琵琶是个力气活,你得有“拔山兮”的力气打底才行。
李兆霖已经70岁了,今年是他制琵琶的第54个年头。
因为从小便是在苏州的评弹社中泡着长大的,虽说没能进入苏州评弹社弹《十面埋伏》,却阴差阳错进入了苏州民族乐器一厂,从此练就了一手制琵琶的绝活。
说真的,要不是李老爷子脱掉大衣换上蓝大褂,顺手抡起斧头,劈在一块百斤重的老红木上,我根本就猜不到原来做琵琶,需要“拔山兮”的力气打底才行。
他抡起斧头,劈出一把琵琶来
琵琶,是传统弹拨乐器,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从头至尾,共六相二十四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因为其技法是所有民族乐器中最为繁杂也是最难的,所以有“民乐之王”的称呼。
李兆霖一只手把鲁班尺按在老红木上,一只手拿着木工笔沿着尺在红木上划线。这块背板,就是琵琶背面似半梨形龟背的木板,是最难做的部件。
李兆霖在红木上划出轮廓后,便抡起斧头开始往红木上劈。随着斧头挥舞,一片片木屑从马凳上落下来。经过十几分钟的劈砍。红木终于呈现出梨型。这时李兆霖把斧头换成刨子,骑马一般骑在红木的一头开始刨。斧头劈是粗加工,刨子刨是中加工。当刨子把背面包理得像模像样后,就要开始用沙纸打磨。
背面加工好后,李兆霖便把背板翻过来,一只手握凿子,一只手抡锤子,开始在背板内壁上凿。琵琶主体由底板和面板组成,二者共同组成了琵琶的共鸣箱。
面板是用来振动发声,而背板则是用来反射声音的。面板的厚度,影响着琴弦发声;背板的厚薄,影响到声音反射的强度。而凹槽的深浅也会影响到音质的好坏。
“一把琵琶好不好,其厚度是关键,‘多一分太肥,少一分又太瘦’,有时多刨了一刨,或者少凿了一凿,板就废了,得重头来。”抡着斧头在背板上劈了几十斧头后,李兆霖就累得满头大汗,接下来的工序已经无力演示,只能以说代演。
他制的琵琶,是战场上的冲锋号啊!
老爷子做木工累了,把蓝大褂往椅子上一靠。“老太婆,今天不干了,琵琶伺候!”或许是上了年纪的缘故,李兆霖时常会坐在院中的竹椅上,搬起板砖一样的花梨琵琶,开始弹奏一曲《十面埋伏》,接着又是一曲《大浪淘沙》,最后用《霸王卸甲》收尾,算是喘口气。
“很多人都认为琵琶是女人的乐器,其实恰恰相反,琵琶是民乐中最阳刚乐器。古往今来,最好的琵琶手,都是男人。原因无它,琵琶质量越好越重。品相好的琵琶起码都在十斤以上,弹琵琶也是件体力活啊!再者,最有表现力的琵琶曲也都是武曲。‘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琵琶古时的角色,不是抒发小情小调的,是战场上的冲锋号啊!”李兆霖说道。
没想到老爷子看起来弱不禁风,但是却钟爱武琵琶,走的是威猛路线。不但精于琵琶制造,琵琶演奏也有独门诀窍。据说李兆霖的琵琶演奏启蒙老师便是琵琶演奏名家陈午嘉先生。如果李兆霖先学的是琵琶演奏而不是琵琶制作,中国的琵琶界可能会少一位苏作工,但苏州的琵琶演奏界也许会多出一张名片!
文/雷虎
图/阮传菊
来源: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