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坦威公司靠销售高端钢琴走向繁荣,但钢琴演奏在西方渐渐衰落令这家公司颇受打击。音乐学校和音乐厅的订单在减少,钢琴店也陆续关门。面对不确定的未来,该公司三年前被卖给了亿万富翁约翰·保尔森。
现在,该品牌正把目光投向中国,希望给低迷的销量注入新的生机。在中国,施坦威从“虎妈”现象中看到了潜力:中产阶级父母愿意投入一小笔财富来培养有音乐天赋的孩子。据估计中国有4000万人学钢琴,而美国只有600万。
4000万人学钢琴,相当于两个澳大利亚的人口。且不说这个数字精不精确,中国有庞大的学习钢琴儿童的人群,这是不争的事实。
中国学习钢琴的儿童队伍为何如此庞大,是什么原因使得中国的孩子“爱”弹钢琴?
其一是中国庞大的中产阶级的崛起。根据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2015年CHFS(中国家庭金融调查)调查数据测算,中国中产阶级的数量实际为2.04亿人,远远超过瑞信财富报告的1.09亿人。而且,中国中产阶级掌握的财富总量为28.3万亿,超过美国和日本,跃居世界首位。中产阶级的崛起使得培养孩子的爱好有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作为一个中产阶级的梦想,就是自己的孩子未来能像真正的贵族一样优雅生活,而贵族的概念,中国人仅有一些符号性的概念,比如骑马、弹钢琴。
其二,中国是个教育消费大国,父母愿意节衣缩食,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中国父母的望子成龙心态,恐怕世界上也不多见。笔者住在一座建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老式居民楼,隔音效果差。楼上住着一户工薪阶层家庭,然而仍然缩衣节食为孩子买了钢琴,每天孩子放学,就传来叮当的钢琴声。
其三是教育培训市场的单一性。国外会顺着孩子的兴趣,培养他们各种爱好,比如有的喜欢棒球,有的喜欢街舞。中国父母会认定爱好有高低之分,弹钢琴就是高级的爱好,喜欢养昆虫就是低级的爱好。而培训市场也迎合了父母的心态,大力推广包装钢琴市场。
中国的父母把弹钢琴作为一种炫耀性消费,用以把自己的家庭和贫困阶层区分开来。事实上哪有这么多郎朗,那么多李云迪。中国孩子爱弹钢琴,说到底是中国孩子的父母爱钢琴罢了。
作者:岑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