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热恋中的情侣最怕碰见钢琴老师,因为钢琴老师会像瘟神一般成天盯着你的身后阴魂不散地念叨:分手,分手,分手……有时候说烦了,就直接说:自觉点,你自己说怎么办?学生怯生生地说:分手……
分手真的包治百病,药到病除,无效退款吗?我只知道,如果什么问题分手都能解决的话,那么弹钢琴就太没技术含量了。不少同学听说过《天龙八部》中郭靖的轶事,一手画圆一手画方。有好事者便来问我,你们弹钢琴的是不是可以两只手同时做不同的事情?一手画圆一手画方是不是对你们很容易?(注意,他在问话中一直用“你们”,似乎是把我划入了一个神秘的新物种……)我后来试了试,还真画不好。此时忽然耳边幻听,又听到了钢琴老师的念叨:分手,分手……于是分手练,画得还行,遂合手,还是一塌糊涂。我果然还是个凡夫俗子!
分得开来,也要装得回去
随着学琴的深入,我不久就意识到了一个重要问题,弹琴中的双手弹不同的音符与郭靖一手画圆一首画方是有本质区别的:后者是两手同时在做互不相干的两件事情,而前者是两手协作在做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叫做音乐。特别是弹巴赫的时候,音乐可能是由三声部,甚至四声部构成,但是不管几个声部,他们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发出组合在一起的整体音响效果。因此,所谓的“多声部思维”能力,并不是一种类似于“精分”的能力,音乐家不是孙悟空,能够把自己变出若干个分身,同时做不同的事情。多声部思维能力的实际上是将不同部件组合成整体的能力:在弹奏多声部的时候,你的头脑就像一个总指挥,精确地分配任务——在哪个时间,哪个声部应该出哪个音,从而将几个看似不相干的旋律,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种逆天的能力,是如何获得的呢?微博上一位琴友如是说:练琴的最大乐趣,就在于把看似不可能的事情,通过练习变成可能。弹琴的小伙伴们一定共鸣满满!逆天的能力如何获得?一个字:练!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练,分手还是合手?
请记住,你所有练习的最终目的是几个声部组装出来的整体音乐效果。如果组装遇到困难,无外乎两个方面:第一、零件问题(某个声部的错音,或节奏问题);第二、组装问题(总指挥的任务分配出了问题)。第一个问题通常好解决,因为方法是死的,无外乎就是“仔细”与“用功”。第二个问题才是核心问题,光“仔细”与“用功”似乎还不够,这里头还需要一点催化剂,那就是“多声部思维”,也可暂且叫做“合手思维”。这是一种凌驾于两只手之上,来做指挥的感觉,学生需要一点时间才能慢慢领悟。第一个问题,对应的是分手,第二个问题,对应的是合手。
不是说分手不重要,分手当然有用,零件要打磨好了才能更好地组合,但合手才是最终目的,分手练得再好,也无法替代合手练习。而真正有用的分手练习,也是“合手思维”下的分手!正像“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的前提是“脱离整体的细节是毫无用处的”一样,没有“合手思维”作为前提的分手练习也是收效甚微的。“慢练”也是同样,没有“快速思维”作为前提的慢练,往往就成了漫无目的的“磨洋工”。
吃药时也要想着饭
所以,我给学生的建议是,练一首曲子往往要经历“合,分,合”:首先要建立一首曲子的“合手思维”(但有些局部可能是粗线条的),然后打磨零件(该打磨的地方单独打磨),然后再组合为成品。李仲泉老师在《不当的钢琴学习让孩子变成傻瓜——不是耸人听闻》一文中强调了分手练习的重要性。我认为他的观点的适用范围在于“合、分、合”三个阶段中的第二阶段。常常有孩子合手识谱,粗线条地弹熟以后便以为大功告成,殊不知真正的练习才刚刚开始——不仔细打磨的练习,会让孩子逐渐麻木。
可分手是药不是饭。若是把分手作为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无论遇到什么曲子,不管有没有毛病,先吃一剂再说:谱子上永远写着前一周分手,后一周合手,那么你迟早是要为这种简单粗暴的疗法来买单的。这么干最大的副作用就是造成学生“合手思维”薄弱,学曲子慢,遇到视奏更是哭也来不及。因此,回到开始的问题,分手还是合手,是个问题吗?根本不是问题。药管药,饭管饭,有病了吃药,没病继续吃饭。
文:爱上层楼